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Thysanoidma octalis 八點纓翅水螟


纓翅水螟屬(Thysanoidma)全世界共記錄兩種:T. octalisT. stellata,而台灣產的為前者:八點纓翅水螟。根據顏老師(1997)的論文研究指出,該屬成員的標本在博物館的收藏量有限,是個不常見的類群。這與筆者的採集記錄相符,該屬標本筆者目前採過三次,其中兩隻是八點纓翅水螟,分別在南部山區2200m與750m處採獲。根據其採集地點附近的環境來看,該種水螟的幼生期可能為陸棲性,但此推測仍有待進一步證實。

圖/文:施禮正

Balataea taiwana 臺灣細竹斑蛾/狹翅透斑蛾


細竹斑蛾屬(Balataea)主要分布在東亞地區的中國、日本、韓國和台灣等地,目前全世界共記錄有7種,台灣僅產一種(Owada & Inada 2005)。截至目前為止,各家學者對該屬的分類地位提出過三種說法:1.細竹斑蛾為禾斑蛾(Artona)下的一個亞屬(Alberti 1954, Tarmann 1992, Efetov & Tarmann 1995);2.細竹斑蛾並非一個屬級或亞屬級單位(Inoue 1982); 3. 細竹斑蛾為一獨立屬(Owada & Inada 2005)。目前在TaiBNET的資料庫上的學名採納第三種建議,將細竹斑蛾屬視為一獨立屬。至於台灣產的臺灣細竹斑蛾,過去曾被Tarmann (1992)視為"Artona" gracilis的一個亞種。後來在Owada和Inada(2005)的研究裡,該種被處理為一個獨立種,而TaiBNET的亦採納該建議。臺灣細竹斑蛾是不算常見的種類。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Synanthedon auritincta (Wileman & South, 1918)


透翅蛾科(Sesiidae)是一類十分特殊的蛾,長久以來其外型都被認為是模仿蜂類。由於透翅蛾為日行性且不甚趨光,因此不易採獲或被拍攝。根據Taibnet上的資料,目前台灣已發現38種透翅蛾。其中,Synanthedon這一屬台灣產兩種:S. auritinctaS. mushana。兩種的差異在於:前者的觸角無白點,後者有;前者前翅亞外緣透窗部分較後者小。由於Arita (1991)的研究僅顯示黑白照片,因此難以比較更多外部的特徵。台灣晚近的透翅蛾研究主要由Arita完成。

圖/文:施禮正

Xestocasis iostrota (Meyrick, 1910)

Xestocasis屬於紋翅蛾科(Cosmopterigidae),該屬在Species 2000提供的名錄裡共有9種,在台灣目前僅紀錄1種。X. iostrota的翅紋與許多織蛾科成員相似,然而其白色線條的分布獨特,因此不難藉由翅紋鑑別。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Spatulignatha olaxana Wu, 1994 花匙唇祝蛾/花匙唇折角蛾


匙唇祝蛾(Spatulignatha)屬於折角蛾科(Lecithoceridae) (大陸譯為祝蛾科) 折角蛾亞科(Lecithocerinae),目前台灣記錄有兩種。本文將介紹其中一種:花匙唇折角蛾(S. olaxana)。武春生老師(1994)在中國動物誌中記錄了台灣產有花匙唇折角蛾。2000年,Park對台灣產折角蛾亞科的研究裡,也記錄了花匙唇折角蛾與另一個當時的新紀錄種S. idiogena。 花匙唇折角蛾可藉由以下特徵鑑定:1.黑色的觸角;2.前翅翅端的大塊黑斑;3.前翅中室有一個黑色圓形斑紋。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Dichomeris bucinaria 藍紋棕旋蛾



棕旋蛾屬(Dichomeris)屬於旋蛾科 / 麥蛾科(Gelechiidae)在台灣共紀錄有32種,該屬近期在台灣的分類研究主要由Park(1995, 1996)完成。D. bucinaria是一個晚近才由Park所發表的新種。Park在1996年的研究裡指出,D. bucinaria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種類,其生殖器與翅紋皆與目前已知的所有棕旋蛾不同,尚未有合適的總群可以置放該種。由於沒有相似種類,因此該種識別容易,尤其是前翅上三個藍色圓圈型斑紋是很好的鑑別特徵。D. bucinaria的種小名源自拉丁文"bucina",意思是彎曲的喇叭,指的是雌性腹部第八節背方一個喇叭狀的構造。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Pentateucha inouei 井上氏絨毛天蛾

在1997年以前的文獻裡(例:Riotte 1970,Nakamura 1975,Chang 1989),台灣產的絨毛天蛾都被鑑定為P. curiosa 。然而,Kitching等人(1997)認為台灣產的"P. curiosa"應為一個新種,並命名為P. inouei。井上氏絨毛天蛾的外觀與一般天蛾十分不同:井上氏絨毛天蛾停棲時會將翅擺成覆瓦狀,有如山脊,與舟蛾相似,而一般天蛾都會擺成平鋪狀;井上氏絨毛天蛾的腹部覆蓋許多柔軟的長毛狀鱗片,而一般天蛾則無。台灣無近似於該種的種類,主要分布在全台中低海拔。林政行老師(2000)曾針對其幼蟲生活史進行研究,結果發表於中華昆蟲(現台灣昆蟲)。

圖/文:施禮正

Monobolodes pernigrata (Warren, 1896) 圓翅寬帶雙尾蛾



寬帶雙尾蛾屬(Monobolodes)屬於燕蛾科(Uraniidae),在台灣目前已記錄有四種,目前筆者僅採過蘭嶼產的圓翅寬帶雙尾蛾(Monobolodes pernigrata)。該種的鑑識特徵在於翅上的寬黃帶及產地為蘭嶼。M. rectifascia為本島產之近似種。關於這兩種的差異與其混亂的分類歷史,待筆者採到另外三種後,再一併說明比較。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Amesia sanguiflua viriditincta 繁星斑蛾


繁星斑蛾是台灣產斑蛾裡大型而美麗的一種,數量稀少,該種目前已知採集地點遍布北中南東部,分布廣泛。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Morionia sciara 小白紋黑斑蛾/白紋黑斑蛾


Morionia是台灣特有屬的斑蛾,該屬內目前僅有一種:小白紋黑斑蛾 (Morionia sciara)。該種前翅全黑,僅靠近前緣處有不明顯的白色斑紋,後翅則為灰色,在臺灣無外觀近似的屬或種類。該種在網路上的相關紀錄不多,大多是在中高海拔地區遇見,雌蟲罕見。不過,右圖所示的這一對標本(上雄下雌),卻是在海拔不到1200的山區採獲,且當天燈光誘集時還來了20-30隻雌蟲,因此該種的海拔分布或許還需要進一步討論。另外,該種的生活史目前也未知,亦是未來值得探索的目標。

圖/文:施禮正

Phauda triadum (Walker, 1854) 黑端榕蛾



榕蛾科(Phaudidae)目前在臺灣已知產有七種,是一個種類不多的小科。在過去,榕蛾被視為斑蛾科下的一個亞科(Phaudinae),因此很多過去的資料裡找不到榕蛾科。直到近年,分子與形態的證據顯示牠與班蛾科的關係並非最近,因此被提升為獨立一科。黑端榕蛾(Phauda triadum)是台灣產榕蛾科裡十分大型的一種,但是網站上能找到關於牠的資料十分有限,其中一筆紀錄發佈在自然觀察攝影中心,然而該紀錄應為錯誤鑑定。黑端榕蛾成蟲的辨識特徵如下:1.前翅端部有大塊黑色斑紋(P. flammans也有),且佔滿翅端(P. flammans紅色部分會延伸至翅端);2.雄性個體腹部末端有兩撮"毛"。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台灣產茶斑蛾屬(Eterusia)


茶斑蛾屬在分類上歸於斑蛾科(Zygaenidae),台灣該屬成員目前已知有兩種:茶斑蛾(Eterusia aedea formosana)(圖A、B)和台灣茶斑蛾(Eterusia taiwana)(圖C、D)。兩種外觀上主要差在白斑的多寡:茶斑蛾的白斑明顯的比台灣茶斑蛾要發達(紅色箭頭),性別則可由觸角(黃色箭頭)與腹部末端加以區別。茶斑蛾在夜間可以燈光誘集誘得,白天亦會活動,而台灣茶斑蛾則鮮少在晚上趨光。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Drosophantis caeruleata 藍紋暗色凹翅螟



Drosophantis在分類上屬於草螟科(Crambidae)蕨螟亞科(Musotiminae),該屬內全世界僅紀錄有一種:D. caeruleata。藍紋暗色凹翅螟的翅紋十分特殊,且帶有藍色金屬光澤,容易辨識。數量不少,筆者曾經一個晚上以燈光誘集到近百隻的成蟲。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8日 星期五

Cymoriza sp.


Cymoriza屬於草螟科(Crambidae)裡的蕨螟亞科(Musotiminae),根據1992年的名錄,吉安裕認為臺灣記錄有三種該屬成員。不過,從顏老師1997年的論文研究裡可以發現,台灣產的Cymoriza不單單只有三種,多樣性比1992年的名錄高。從該研究裡也可以發現,Cymoriza屬內各種的翅紋十分類似,且類似的翅紋也出現在水螟亞科的成員裡,而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其他蕨螟亞科的成員裡,這也造成了長久以來蕨螟和水螟成員之間的羈絆。回過頭來說說標本照的這一種: C. sp.。在查詢台灣相關網站後,可以發現C. taiwanalis是少數可以找的到照片的種類,另外兩種則是圖文都很缺乏。不過在仔細比對後我發現:在自然觀察攝影中心裡兩張照片所顯示的個體與本文標本照中的個體十分相似,反而與顏老師1997年論文研究裡的C. taiwanalis的模式標本照有著下列區別:C. taiwanalis的白斑較為發達,輪廓較圓。因此,我認為這自然觀察攝影中心照片上的個體皆為C. sp.,而非C. taiwanalis。不過我目前沒有採到任何C. taiwanalis的標本,因此無法以明確的圖顯示兩者的差異。而且依照顏老師的研究結果,他認為台灣的本種為一個尚待命名的新種。所以右邊標本的學名,也許在未來又會有所變動。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Dysaethria scopocera formosibia 烏鴉雙尾蛾


烏鴉雙尾蛾是雙尾蛾亞科裡數量不多的一員,在台灣的幾個貼圖網站裡,鮮有牠的倩影出現,在陳永杰的論文裡,也僅有四筆標本紀錄,筆者也僅採過兩次。該種翅紋獨特,是十分美麗的種類。烏鴉雙尾蛾最早被Strand (1916)以Dirades formosibia的名字發表,爾後Gaede (1929)將其轉入Epiplema屬裡,而此意見也在1992年的名錄裡被井上寬採納。但是,Holloway (1998)則認為該種是Dysaethria scopocera下的一個亞種,因此目前該種最新的學名便是標題上的Dysaethria scopocera formosibia。然而,Holloway也下了個結論:該種分類仍待進一步研究。因此該種的分類地位在未來還有可能有所變動。

圖/文:施禮正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錦織蛾 Promalactis sp.


錦織蛾屬在分類上歸屬於織蛾科,橘色底加上白色帶的醒目翅紋,讓人很難不注意它的存在。右圖的錦織蛾與Promalactis suzukiella (可以翻叫鈴木錦織蛾嗎?)十分類似,不過右圖的錦織蛾與P. suzukiella相比後可以發現前者翅基少了一條白色帶。

圖/文:施禮正

黃紋雙尾蛾 Dysaethria flavistriga



黃紋雙尾蛾在分類上地位屬於燕蛾科(Uraniidae)雙尾蛾亞科(Epipleminae),幼蟲寄主為虎皮楠。該種在臺灣無近似種,後翅上黑色翅紋是很好的辨識特徵(在黑色背景下有透窗的錯覺)。關於Dysaethria屬的名字,在網路上可以發現一個小故事:知道TaiBNET的朋友,如果將這個名字key in到該網站尋找,我相信你一定找不到任何資料。這是何故呢?自然攝影中心有一篇精彩的解答(只是用詞尖銳了點,樹大招風...)。另外ㄧ個就是關於雙尾蛾科級地位的問題。在王效岳的圖鑑裡,雙尾蛾是自己獨立的一個科。但其實Holloway在婆羅洲蛾類誌裡則是將它放置在亞科的地位,Species 2000提供的名錄裡也找不到雙尾蛾科。看來王效岳當時對於雙尾蛾的科級地位見解頗為獨到,與目前較為被接受的觀念不同。

圖/文:施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