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Sarbanissa interposita (Hampson, 1910) 白灰虎蛾



白灰虎蛾(Sarbanissa interposita)是夜蛾科(Noctuidae)虎蛾亞科(Agaristinae)的成員,目前僅知分布於中國與台灣。本種的前翅為灰黑色底,頂角與臀角各有一塊暗紅色橢圓斑,有一條白帶由前緣1/3處延伸至臀角,翅中央有大小各一塊黑色圓斑;後翅為黃色底,外緣為黑色,中室有一個小黑圓點。本屬在台灣共被紀錄有三種,白灰虎蛾可以藉由以下特徵與其他兩種區別:1.前翅白帶與週邊的暗色對比鮮明;2.後翅外緣的黑色帶連續且沒有其他顏色斑紋。根據筆者目前的採集紀錄,本種主要出現於4-6月。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Pyloetis mimosae (Stainton 1859)



Pyloetis mimosae被歸屬於蕈蛾科(Tineidae) Erechthiinae,廣泛分布於印澳區,如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香港、台灣、日本、爪哇、蘇拉維西、摩鹿加群島與所羅門群島。本種的前翅為黑色底,外緣至後緣則為黃色;後翅為灰色,無其他翅紋。本種為單種屬,各學者對其亞科級地位有不同看法,而根據Miyamoto等人(2007)最新的研究,他們認為該屬較接近Erechthias,因此應該被置於Erechthiinae。本種的翅紋特殊,蕈蛾科裡無近似種。

A Brief Introduction

Pyloetis mimosae is the only species in Pyloetis and does not share similar wing pattern with other tineid moths.

Tisis mesozosta Meyrick, 1914 中帶彩折角蛾



Tisis mesozosta是折角蛾科(Lecithoceridae)折角蛾亞科(Lecithocerinae),目前僅知分布於台灣。本種前斥為帶有金屬光澤的紅褐色,中央有一條黃帶,基部有一塊橘黃斑;後翅為黑褐色,沒有其他翅紋。Tisis是一個分布於東方區的屬,所包含的種類都有很鮮豔的翅紋,可以藉由觸角基部明顯較粗(鱗片豎起)鑑別此屬的成員。本屬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在東南亞,在台灣僅紀錄一種。Tisis mesozosta在台灣無近似種,鑑定容易,廣泛分布全島中低海拔山區。

A Brief Introduction

Tisis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oriental region and has only one species recorded in Taiwan. There are no species sharing similar wing pattern with T. mesozosta, the only species found in Taiwan.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Glyphodes onychinalis (Guenée, 1854)


Glyphodes onychinalis是草螟科(Crambidae)斑野螟亞科(Spilomelinae),廣泛分布於中國、台灣、印度、尼泊爾、印尼、婆羅洲、澳洲、阿拉伯、敘利亞與非洲等地。本種的前翅為白色底,上有多條褐色帶,褐色帶中央有白斑;後翅亦為白色底,有多條中央有白斑的褐色帶。在台灣有紀錄的13種Glyphodes中,本種的褐色斑因為中央有白斑,因此較為破碎,容易區分。Glyphodes onychinalis在台灣普遍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不難見到。

A Brief Introduction

Glyphodes onychinalis represents a species of Glyphodes with unique wing pattern. Identification is not very difficult.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Cirrhochrista kosemponialis Strand, 1919 甲仙黃緣野螟



甲仙黃緣野螟(Cirrhochrista kosemponialis)被歸屬於草螟科(Crambidae)斑野螟亞科(Spilomelinae),分布於台灣、印度與菲律賓等地。本種的前翅為白色底,緣毛為橘黃色,外緣有一條銀色帶,亞外緣有被黑線包圍的橘色斑紋,翅前緣中央與近翅基處各有一塊橘色斑紋,中央的橘色斑紋被黑線包圍,部分個體黑線會延伸到臀角,近翅基處的橘色斑紋延伸至後緣,黑化個體在後緣中央會有一塊大黑斑;後翅為白色底,無其他翅紋。Cirrhochrista在1992年的名錄裡僅被紀錄兩種,王(2000)在認識台灣昆蟲19中又增加了一種,並把C. kosemponialis當做是C. bracteolalis的同物異名。然而Chen等人(2006)重新整理了中國該屬的分類,並把C. kosemponialisC. bracteolalis視為兩個獨立種。然而該文章並未檢視正模標本,且C. bracteolalis僅檢視了一筆來自於海南島的雌蟲標本,因此這兩種的關係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此外,根據該文章中的標本檢視紀錄,王效岳所採集的標本均為C. kosemponialis,而C. bracteolalis在台灣的紀錄則是來自於Shibuya(1928)的錯誤鑑定(Shibuya在該文認為是C. kosemponialis,但陳等人認為這是C. bracteolalis的錯誤鑑定)。在有進一步研究之前,筆者先採用Chen等人的處理,將C. kosemponialis視為一獨立種。此屬在台灣共紀錄有5種,C. kosemponialisC. brizonalisC. spissalis的翅紋差異很大,不易搞混;而甲仙黃緣野螟與C. bracteolalis的差異目前僅知在雌性生殖器,因此必須借由解剖才能確定(本文中的個體皆經過解剖確認)。另外,本屬的亞科級地位也有待確認。在Chen等人(2006)的研究裡,該屬被放入莎螟亞科,但筆者不支持此看法而認為Inoue(1982)處理為斑野螟亞科(Spilomelinae)較為正確。

A Brief Introduction

Cirrhochrista kosemponialis looks very similar to C. bracteolalis and could be identified by female genitalia characters only.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Bradina aulacodialis Strand, 1919


Bradina aulacodialis是草螟科(Crambidae)野螟亞科(Pyraustinae)的成員,目前僅知分布於台灣。本種的前翅為褐色底,外線有一條黑線,中室前端有一塊白斑;後翅亦為褐色底,無其他翅紋。Bradina共有80餘種,其中以澳洲的多樣性最高,東南亞地區目前約有10餘種。本屬在台灣共被紀錄六種,彼此之間翅紋差異甚大,不難區分。

A Brief Introduction

Bradina aulacodialis represents a member of Bradina and could be easily identified by the white spot in the cell on forewing.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Ditrigona triangularia (Moore, 1968) 燕鉤蛾



燕鉤蛾(Ditrigona triangularia)被歸屬於鉤蛾科(Drepanidae)鉤蛾亞科(Drepaninae),分布於中國、台灣、印度與緬甸等地。本種的前翅為白色底,有五條淺褐色帶,最外側的淺褐色帶為波浪狀,其餘為直線;後翅亦為白色底,有四條淺褐色帶,最外側兩條淺褐色帶為波浪狀,臀角有小凸起。Ditrigona在台灣僅產兩種:圓燕鉤蛾(D. conflexaria micronioides)與本種。燕鉤蛾的後翅較狹長,且臀角有小凸起,容易與圓燕鉤蛾區別。燕鉤蛾主要分布於中高海拔山區,北中南均有分布。

A Brief Introduction

(Ditrigona triangularia) reprents a drepanid species with wing shape and markings similar to some Uraniidae and c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D. conflexaria micronioides) by shape of hindwing.

Nemophora uncella Kozlov, 1997 肘帶長角蛾



肘帶長角蛾(Nemophora uncella)是長角蛾科(Adelidae)的成員,目前僅知分布於台灣。本種的前翅主要為黃褐色底,翅端為黑色,有四條黃色斑紋,中央有一條鮮黃色帶,內外側各有藍色線,外側藍色線不連續,翅基有黑色放射紋;後翅為灰黑色,無其他翅紋。肘帶長角蛾與直帶長角蛾皆是1997年由Kozlov發表的種類,被歸屬於aurora種群,目前皆僅知分布於台灣。兩種長角蛾可由翅紋輕易辨識:1.前者前翅外側藍色線不連續,後者連續;2.前者前翅翅端黃色放射紋較少,後者較多。

A Brief Introduction

Nemophora uncella is an endemic species in Taiwan and c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other species in aurora species group by uncontinuous outside silver-blue band of forewing and less yellow maculation on the tip of forewing.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Eurydoxa tetrakore (Wileman & Stringer, 1929) 橙斑擬麗捲蛾


橙斑擬麗捲蛾(Eurydoxa tetrakore)是捲蛾科(Tortricidae)捲葉蛾亞科(Tortricinae)裳捲葉蛾族(Ceracini)的成員,目前僅知分佈於台灣。本種的前翅為橙褐色底,有多條縱向與橫向的銀白色線條,前緣有三塊黃色斑,最靠外緣的一個中央還有一塊白斑;後翅為黑色底,前緣有一塊長條形黃斑。在台灣,Eurydoxa共被紀錄兩種:E. indigena與本種,而在這兩種之外,筆者還另外採集過一個未被正式紀錄的種類。E. indigena的翅紋與Cerace類似,不難與E. tetrakore區別。E. tetrakore原本被Wileman & Stringer (1929)置於Eucosma下,Diakonoff (1970)將之轉入Eurydoxa,Kawabe et al. (1992)也採用此處理,而Yasuda (1978)則認為是PentacitrotusEurydoxa tetrakore為日行性種類,會於白天訪花。

A Brief Introduction

Eurydoxa tetrakore has very different wing patterns from E. indigena, which is the other species belonging to Eurydoxa in Taiwan.

Tinea metathyris Meyrick, 1935


Tinea metathyris是蕈蛾科(Tineidae)的成員,目前僅知分佈於台灣。本種的前翅為白色底,翅中央有黑色帶將白色部分分為三塊;後翅為灰褐色,無其他翅紋。在台灣,相較於同屬其他前翅為黃褐色底的種類,Tinea metathyris是較為容易辨識的種類。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Agalope wangi Owada, 1992 王氏薄翅斑蛾


王氏薄翅斑蛾(Agalope wangi)是斑蛾科(Zygaenidae)螢斑蛾亞科(Chalcosiinae)的成員,目前僅知分佈於台灣。本種的前翅為黑褐色底,有許多白色的圓形斑紋,翅基為黃褐色;後翅為白色底,沿各脈有黑褐色斑紋;雌雄的外形差異不大,雄蟲(圖左上、左下)的觸角雙截齒狀比雌蟲(圖右上、右下)發達許多。薄翅斑蛾屬在台灣一共被紀錄有四種,另外三種請參考本網誌另一篇文章─台灣產薄翅斑蛾(Agalope)屬。王氏薄翅斑蛾是直到1992年才被Owada發表的物種,該研究指出白斑薄翅斑蛾的前翅翅紋與之相似,可以藉由以下特徵區別:1.王氏薄翅斑蛾的後翅沿各脈有黑褐色斑紋,白斑薄翅斑蛾後翅為全白;2.王氏薄翅斑蛾展翅寬較白斑薄翅斑蛾小許多。在王效岳認識台灣昆蟲12一書中指出本種展翅寬僅1.7公分,然而實際上這一個個誤會。Owada(1992)的研究報告是這樣寫的:王氏薄翅斑蛾翅長1.7公分,這表示一片翅膀的長度,而非展翅長。實際上,蓬萊薄翅斑蛾的體型才是最小的。本種在北中南橫均有採集紀錄,海拔大多在2000公尺以上。

A Brief Introduction

(Agalope wangi) represents a small species of Agalope in Taiwan and could be recognized from its size and black-brownish markings along the vein of hindwing.